《发现非遗之美》——纸笺

《发现非遗之美》——纸笺

宋元时期,加工纸基本上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谢公十色笺”“金粟山藏经笺”就分别从“薛涛笺”“蜡笺”的加工工艺发展而来。元代的“明仁殿纸”“端本堂纸”也源于唐代的粉蜡笺加工工艺。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加工纸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宣德皇帝朱瞻基作为帝王兼画家,下令要全面提高宫廷用纸的质量,把南唐澄心堂纸及宋代各种加工纸作为标准,彻底改进宫中用纸的质量。这个时期的造纸及加工工艺除直接传承唐宋以外,还开创了很多加工纸的新工艺,故而能使“宣德纸”独领风骚100多年。

清代康乾盛世期间,对纸张质量的要求标准之高不言而喻。这个时期,皇宫内府不计成本地大量依式仿制前代各个时期的名纸名笺,加工纸的工艺发展达到空前的水平,可以说是加工纸工艺的集大成时期。同时,清代的加工纸还将绘画与民俗图案等有机融合起来,这不但使加工纸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还使加工纸的品种日益繁多。除皇宫内府有专门作坊生产御用纸外,各手工纸产区及手工纸集散地也都有不同种类的传统加工纸生产。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国处在黑暗的动荡年代,内忧外患,加工纸行业无以为继,大多传统加工纸工艺逐渐流失。直到改革开放后,市场上对传统加工纸的需求才逐渐回升。

在宣纸的产地安徽泾县,造纸工艺及加工工艺渊源深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对加工纸的需求逐年上升,从而激活了传统加工纸的恢复与发展。安徽泾县百岭轩、载元堂,合肥安徽十竹斋,合肥工艺美术厂,巢湖书画社等都相继恢复了传统加工纸的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泾县百岭轩一些技术工人与合肥十竹斋及合肥工艺美术厂的部分八传人员重新组合,成立合肥汉韵堂工艺厂。1992年,合肥掇英轩文房用品统技研究所又从汉韵堂分离出来。1994年,生产基地迁到巢湖市,后更名为巢湖市掇英轩文房用品厂。

巢湖市掇英轩成立后,在继承传统加工纸工艺的基础上,致力于加文花工纸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恢复了失传多年的加工纸工艺。如手绘描金粉逝善蜡笺、朱砂笺、绢本宣、羊脑笺的传统工艺。这不但恢复了很多传统的加工纸品种,而且在加工技艺上也逐渐提升,成为国内纸笺加工技艺的重要代表。

(责任编辑/姚泽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尊享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