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伊始,李小荣教授从中土佛教文学的三世转生叙事背景出发,以两宋咏梅诗词中的转生之梅或梅之转生者为着眼点,指出“转生梅”在众生流转中构建了人与植物、植物间生命流转的独特范式,主要表现为五种模式:第一种是佛、圣僧转生,他认为北宋初年蒋堂的《梅》较早从佛教神圣观念来刻画梅花者;第二种是仙女(美女)与梅互转,以姑射仙人、西施等女性意象喻梅,而南宋后转向高士(隐士)形象,如陆游以“巢许”比梅;第三种是仙佛转生或三圣并转,受宋代三教融合思潮影响,出现仙佛转梅的复合意象;第四种是植物互转,一是写梅树不同部位、颜色乃至精神气质的前身,二是写梅与其他花卉的互转;五是动物与梅互转。此外,李教授指出两宋诗词常将梅的“花、香、色”与“几生”“三生”结合,解决了梅花生灭中的“异时同构”与“异体同构”问题,进而丰富咏梅诗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想象。
禅境梅转,范式传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