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醪藥」的意思

《中醫詞典》解釋「醪藥」的意思

醪藥

醪藥,又稱藥酒,是中醫傳統療法中的重要製劑形式,指將中藥材浸泡於酒中製成的藥用酒劑。《素問·氣血形志論》記載:「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可見其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時期就已應用於臨床治療。

醪藥的歷史淵源

醪藥的應用可追溯至先秦時期,古人發現酒具有「通血脈、行藥勢」的特性,能增強藥材功效。商周時期已有「醫酒」記載,至漢代發展更為成熟。《神農本草經》中多處提及酒製藥物,奠定了醪藥的理論基礎。

醪藥的製作原理

中醫理論認為,酒性溫熱,具有辛散溫通之效,能引藥上行、助藥力透達。醪藥製作通常選用白酒或黃酒為基質,因其能:

溶解藥材中脂溶性、醇溶性成分

增強藥材的溫通散寒功效

延長藥效保存時間

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醪藥的臨床應用

根據《黃帝內經》理論,醪藥主要用於治療「病生於不仁」之證,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肌膚麻木、疼痛等症狀。具體應用包括:

風濕痹證:治療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常用獨活、威靈仙等藥材製醪

氣血瘀滯:改善局部氣血不通,常用當歸、川芎等活血藥材

虛寒證候:溫補陽氣,常用人參、鹿茸等補益藥材

外傷瘀腫:外用塗擦促進消腫散瘀

醪藥的分類

按功效可分為:

祛風濕類:如五加皮酒、木瓜酒

活血化瘀類:如當歸酒、紅花酒

補益類:如人參酒、枸杞酒

溫裡散寒類:如附子酒、乾薑酒

按使用方法可分為內服醪藥與外用醪藥兩大類。

醪藥的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醪藥發揮療效的機理在於:

酒行藥勢:酒能增強藥物的行散作用

協同增效:酒與藥物相互促進,提高療效

引經報使:酒能引導藥物到達特定經絡部位

保存藥性:酒精環境能長期保存藥物有效成分

《本草綱目》記載:「酒,升陽發散,其氣燥熱,勝濕祛寒,能開鬱結,通血脈。」這正是醪藥能夠發揮療效的核心機理。

相关尊享内容

[新闻直播间]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今日开幕
正规beat365旧版

[新闻直播间]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今日开幕

📅 07-15 👑 647
华硕电脑密钥在哪看?win10华硕笔记本密钥查看方法
365bet中国大陆网址

华硕电脑密钥在哪看?win10华硕笔记本密钥查看方法

📅 07-03 👑 51
哀怛的意思
365bet投注官网

哀怛的意思

📅 08-06 👑 127